育龄女生求职被拒,资本又被骂了
▼
【资料图】
撰文 | 张明扬
这两天,又有一则关于生育的新闻上了热搜。
一位30岁未婚未孕的女程序员拿到了福州一家公司的offer,工作时间和月薪都谈好了,但第二天,这家公司就取消了offer,理由是“公司刚起步,担心女程序员未来结婚怀孕休产假”。
图/微博
这个“职场歧视”的打击面过大,想生娃的,不想生娃的,都炸了。毕竟,连“莫须有”都可以用来拒绝入职了。
于是乎,所有人,特别是女生的愤怒都朝着“公司”而来,一边痛诉个人求职血泪史,一边批判资本贪婪。
图/微博
很多女生说:说好的鼓励生育呢?
也有很多人说:这就是女性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也是这几天,还有一条相关的婚育主题也上了热搜。
在一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中,一名女生利用女上司的信任隐孕入职,转正后迅速请假半年养胎。女领导提出停薪留职,怀孕女生的老公还上公司大闹。
在有关这个情节的社交媒体讨论中,网民这次的攻击对象则几乎都朝向了怀孕女生,说这是职场混子明目张胆搞欺诈,不仅公司是受害者,也堵住了其他孕龄女性的职场之路。
图/微博
就事论事地话,第一件事的女程序员是极其无辜的职场歧视受害者,第二件事的隐孕女生是肇事人(施害者),你甚至可以说是类似隐孕女生的事件加深了女程序员的职场困境。
在近些年的类似事件中,“女性”和“公司”被对立化,不是女性被骂,就是公司被骂。当然,因为近些年舆论场上“反资本”蔚为成风,公司被骂得更多更激烈一点,当事公司被塑造成没有担当、没有大局观、恶化职场歧视的始作俑者。
但很少有声音去追问,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孕龄女生进了一家小公司,突然怀了孕,这家一共可能只有几个员工的小公司如何运转;也没有人问,如果一个准备怀孕的女生想找工作,如果实话实说,哪家公司会录取她?
在女程序员这件事中,也有媒体搞了网络投票,总之选项要么站女程序员,要么站公司,非此即彼。这不是传说中的“群众斗群众”么?
为什么在企业和女员工两者之间,一定要有一方必须背锅,必须被骂?
有一个选项被媒体和公众忽略了:政府可以做什么?
我看到一个网友跟帖说得就很有道理:
为什么不能让财政承担女生怀孕期间的大部分薪资成本和社保支出呢?为什么要给企业增加负担,然后无力承担的企业就被说成是无良资本家?
不是说企业(单位)不应当承担这个社会责任。对于国有企业、央企和机关事业单位而言,承担女员工的生育成本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他们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经济能力;对于大型民营企业而言,他们至少有这个经济能力,同时,因为员工数量多,如果有女员工怀孕了,他们也有转圜的余地。
但对于那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往往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养闲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摊事,如果一个女员工突然怀孕了,他们能怎么办?
他们是在孕期再招一个人,然后等到新妈妈休完产假再开掉新招的,这样对新员工公平么;或者干脆就像国企一样多养点人,作为必要的“冗余”,本来就微利的企业由此转亏也在所不惜;再或者,让其他员工去分担孕妇的工作,让她们加班和996,这样对其他员工公平么?
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女生刚签完合同就怀孕,老板吓得连夜注销公司。
这个段子或许有些恶俗有点夸张,但这种恐惧并不是没有由来的。
这个问题在这两年尤其明显。如果在经济上行期,中小企业总有一些余力去缓解女员工怀孕,现在本就是处于经济前景晦暗不明的时代,企业裁员求存都赶不及,你再让它们去不管不顾地招一些有“怀孕潜在可能性”的女员工,可能么?
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员工不超过十个人,最近两年,一个刚入职就怀孕,一个是公司准备裁员前怀孕。虽说这个朋友也是一个妈妈,有同理心有同情心,但企业的压力无从回避,再招年轻女员工时,她也活成了“自己以前不喜欢的样子”。
也许会有人说,社保中不是本来就有生育保险金么?
没错,按照社保现行规定,孕妇生育假为98天,有些地方还会多上一两个月,在这段时间内,生育保险金会“代替”单位给孕妇发工资。
但问题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孕妇会申请产假六个月甚至更长,在这些额外的时间内,生育保险金并不承担工资,承担者还是企业。更不要说,怀孕很可能会带来劳动效率的降低,这笔隐性成本仍然是由企业承担。
如果是大型企业,这些成本可能不足一提,但对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就业的中小企业而言,很可能就是不堪重负。
为什么不能让公共财政在其中有更多作为呢?这种作为可以是普惠式的,也可以是精准针对中小企业的,更可以是“普惠+精准”的。
只要公共财政能够站出来,将员工怀孕的成本全部或主体承担下来,企业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雇佣育龄女员工呢?
说一句天真的话,如果有一天,在各种补贴之下,企业发现雇佣育龄女员工甚至可以“得利”,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在这个时代,舆论很喜欢将过多的道德责任施加在企业身上,也不管他们有没有能力承担,为什么承担。
鼓励生育既是政府行为,也是一个泽被全社会的行为,但其中的成本为什么都要由家庭、女性和企业承担呢?社会呢,财政呢?
还是那句话,拿出真金白银,才是真的鼓励生育。
更何况,即使中国不需要鼓励生育,难道孕期女性的职场歧视不需要解决么?难道中小企业的“怀孕成本”不需要正视么?
这些事是在鼓励生育的时代被发现被凸显,但他们原本和鼓励生育其实关系并不大,就像每个儿童都应该有机会上公立幼儿园和托儿所,这些事本来就是应该做的。
试想一下,如果(中小)企业与女性的生育冲突没有任何缓解,公共财政仍然缺位,大概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企业仍然不愿意雇佣育龄女性,女性的职场歧视继续漠视,要么是妈妈们顶着巨大经济压力生娃,要么是生育率继续走低;
第二,出台严刑峻法,强制企业雇佣育龄女性,甚至鼓励群主举报企业的“违法行为”,结果是,要么职场歧视更加隐性化,要么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更大,关张的关张,裁员的裁员。
你想选哪个?
我将这两个选项问几个朋友,有一个朋友说:地方政府现在财政这么捉襟见肘,欠这么多债,哪里还有钱去承担怀孕成本?
我承认,这是一个灵魂之问。